除了上述被粘物表面處理要控制這外,包括預配合、涂膠、裝配、固化在內(nèi)的粘接工藝也要進行控制。
(1) 預配合:所有被粘零件都要在涂膠前裝配在一起,以考查是否能緊密接觸。如果兩個或更多的零件在粘接前不進行預配合,可能因粘接面配合不好而很難保證獲得良好的粘接接頭。如果是高效率重復性生產(chǎn),裝配精度有保證,則預配合過程有時可省去。初成品的配合可用能產(chǎn)生印記的防切削膜片來檢查,這可大大減少昂貴或關(guān)鍵部件產(chǎn)生不良裝配的危險因素。當預配合已沒有問題,就應對預配合中每一被粘零件做好標記,這樣在涂膠后各零件就容易配全裝配。工藝控制試件,即裝配中有標簽的剩余零件,應與成套的即預配合的被粘零件放在一起,在預配合檢驗時受檢。這些工藝控制試件必須與成品那樣同樣要經(jīng)過每一道工序。固化后對試件進行試驗,確定本批膠粘劑及表面處理和其他工藝條件是否滿足要求。
?。?) 涂膠:大部分結(jié)構(gòu)膠膜在使用時需要涂底膠,底膠常用空氣或無空氣方法噴涂。面積較小或無噴涂設(shè)備時可用輥涂或刷涂。底涂層一定要晾干,有的還要烘干,目的是除去溶劑。通常底膠的厚度會影響粘接強度,因此應加以控制和檢驗,一般是通過定期檢查涂膠器,測量干燥后的底膠厚度來完成。
膜狀膠粘劑在施工之前要除去紙或塑料保護/隔離膜,再把膠膜鋪在粘合面上,小心不要起皺,否則會夾入空氣。常見的操作錯誤是在裝配待粘接件時沒有除去隔離膜,一些粘接操作者利用專門的檢測頭來保證撕去隔離膜。在檢驗記錄中,應包括膠粘劑類型、批號、分組號、涂膠時間和日期,以在破壞發(fā)生時備查。也要記錄適用期的終止時間,對于控制裝配和膠粘劑的固化還是有用的。
?。?) 裝配:涂膠的零件常用某種工具或夾持裝置使其粘接起來。應當檢查工具的清潔性和適用性。表面處理的有效時間,膠粘劑的適用期和膠粘劑固化的保持時間在裝配時都要核對。
同時也要檢查被粘零件是否按正確的次序與配合進行裝配。